产业招商

产业招商

NEWS CENTER

  值得一提的是,顺德区再夺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冠军,意味着从2012年至今,顺德区已经连续12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首。同样,南海区已经连续多年登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亚军■★★★◆。

  综合梳理多个不同评价体系的百强区榜单发现,在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,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背景下,以制造业擅长的佛山优势进一步凸显,特别是中心城区禅城区的自身引擎和辐射作用有所增强★◆◆,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也较为突出◆◆■◆★。

  在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◆◆,佛山市顺德区、南海区、禅城区◆■、三水区和高明区分别排名第1名、第2名、第16名◆■★■◆、第31名和第40名■★◆◆★★。

  而从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等维度来看,佛山五区中三水区未能入选2023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★★◆◆◆■,高明区和三水区都未能入选2023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。

  从全国来看,东部地区继续领跑,上榜数量达到76席,较上年减少1席★◆◆■■◆;中部和西部地区上榜数量接近,分别占13席和11席,东北地区继续缺席百强区榜单◆■◆■◆。上榜市辖区数量居前三的依旧是江苏、浙江和广东,分别占23席、21席和15席,合计占比近60%。其中,佛山五区均上榜◆★★■◆,占全省上榜数量的1/3。

  根据榜单,此次综合实力百强区的评价对象界定为◆■★:全国793个含有乡镇、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(北京■■◆■、上海★★、天津、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市辖区除外)■◆★。榜单结合新时期中小城市发展特点,从经济发展★■★、创新驱动◆◆◆★、生态环境◆★◆■、民生福祉、城乡治理5个方面进行评价,下设15个二级指标。

  强县强区勇挑大梁做示范,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这一趋势在佛山得到了明显体现。以“领头羊◆◆■★”顺德区为例◆★★◆,作为制造业大区◆■◆■■■,顺德拥有制造业企业近3万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3000家■■★★,孕育出家电、机械装备两个超3000亿级的产业集群,正加快培育壮大“4+5”战略性产业集群。2022年,顺德区地区生产总值4166★★■★■.39亿元★★◆■◆。

  比如◆■■■◆,在同步发布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,佛山市南海区、顺德区、禅城区、三水区和高明区分别排名第2名◆★★■◆■、第5名、第11名■■★◆、第30名和第71名。与去年相比,禅城区较往年上升了两名,位列第11名■★■■,顺德区则是被苏州市吴江区和长沙市雨花区赶超,从第3名跌至第5名。

  佛山市五区均跻身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50强,并且上榜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。

  研究指出,城市投资潜力是一种复合潜力,是城市基础设施★◆★、经济活力、社会环境、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★■★◆■。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研究下设人口和人力资源、基础设施、交通区位■★、生态环境、行政效率等5个一级指标■★■★,共涉及20个二级指标◆■。

  南海近年来则围绕“两高四新”现代产业集群目标,坚持招大商、大招商■◆◆◆★,吸引了信扬科技、瑞浦能源等一批投资大、带动强的头部项目落地生根◆★■。2022年◆◆■★■,南海区的GDP达到3730◆■■.59 亿元。而在此前公布的《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》上■◆,南海区六个镇全部跻身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强。

 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“火车头★★■◆”◆★★■★,百强县市、百强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。日前,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、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《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》★★,公布了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、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、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、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等多项榜单★■★★。

  研究提出★■■◆★★,2022年百强区常住人口达到10739万人,人均GDP达到12.65万元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.48倍,以占全国0.99%的国土面积和7.61%的人口,创造了全国11.22%的GDP和4.43%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。

  可以看出,佛山区域不平衡、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。特别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高明区和三水区,在交通环境、公共服务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,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投入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◆■★■◆★。

  统计显示■■★◆,今年1-9月★◆★◆■,禅城区共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52个,签约总投资414■★◆★■.11亿元,同比增长46.33%★★◆■◆■;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12个,签约投资额288.3亿元★★,招商力度不断加大★■,带来了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双赢。

  据悉,科技创新评价力图对创新环境、创新服务■◆、创新融资、创新主体■★、创新成效等进行系统评估,重点从科技创新平台、科技创新潜力、科技创新投入、科技创新成效4个维度来构建指标体系,下设16个二级指标◆◆■■。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则是从城镇发展、公共服务、城市更新、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★■。